板这些年来的经营一直都在求稳,也不敢加太大的杠杆,就是有多少米做多少饭,还储备了一定的风险金。
但是这一次的市场行情,不但来势猛烈,而且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,两年多了不见好转。
庄户人有句俗话,叫做“家有万贯,带毛的不算”。
这些带毛的都是张口货,每天都要吃喝拉撒,每天几十万持续地往外赔。
看来,那位老板就算一直求稳,到了后来也不得不加杠杆来维持经营。
杠杆加到最后,现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也只能任由别人趁火打劫。
大河集团是全国性的大企业,树大根深,财大气粗。
很多中小企业被这一波多年罕见的行业寒冬逼到了悬崖边上,但是大河集团就算再坚持两年,人家也不在乎。
所以他们敢于出手买下这类所谓的不良资产。
只要行业寒冬过去,尧天集团在他们手里就是市值十几个亿的优质资产。
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赢者通吃现象吧。
陈志就在琢磨,自己准备拿出两个多亿来投资创业,买下尧天集团不成问题。
问题是自己买过来之后,到底买的是一个优质资产还是不良资产?这是谁也说不定的。
全在于这一波行业寒冬啥时候能过去。
哪怕自己也同样以一个亿的价格买过来,用另一个亿作为经营资金,再坚持一年,万一一年之后行情还是好不了呢?
有可能自己两个多亿就打了水漂。
最关键的是,自己对于那个行业完全一窍不通。
接手过来之后,如果没有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强大团队,自己也玩不转。
也就是说,尧天集团在大河集团手里,是一个完全能有十倍回报的优质资产,但是放在别人手里,可能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。
陈志又有些打退堂鼓了,觉得自己想要尝试养殖行业,那是完全没有把握的。还是别想那些好事了。
聊到这里,他对这个话题已经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了。
而大姑她们对这个话题更不感兴趣,大姑感兴趣的还是孩子们的婚姻大事。
震宇是自己的远房侄子,跟陈志一样大,今年都二十九了,还没搞上对象。
大姑就问:“震宇,你对象那事怎么样了?现在谈着没有啊?”
陈志故意装作要捂大姑的嘴,说:“大姑,没听人家说嘛。
现在见了上班的,别问人家一个月挣多少;见了未婚的,别问人家有没有对象;见了学生,别问他考了多少分。
这还没过年呢,你又开始催婚了。”
第25章 别想好事了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